43岁才当副教授 在中国算落后分子的他获诺贝尔奖了!

这两天,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陆续公布。

大隅良典生于1945年,今年71岁,在有关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作出重大贡献。这是日本连续第三年获得诺贝尔奖。去年获得此奖项之一的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

大家可以看看上图大隅良典的简历,29岁取得博士学位,32岁读完博士后之后回到日本东京大学做研究助理,41岁学校才给他教职,43岁才成为副教授!!这在我们创建国际一流大学的国内,简直是一个无比落后的分子,国内部分大牛在大隅良典当副教授的年纪时已经当教授当了10年多了!

当然,每个地区的大学情况、授予职称方式等等是不一样的,所以43岁拿副教授也不足为奇。

而对美国来说,到今年其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25位,遥遥领先其他国家,而获奖时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家更是接近400人。

诺贝尔奖项的单项奖金已经高达800万瑞郎,相当于600多万人民币。面对这样一笔巨款,这些各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会怎么花呢?据近年来的媒体报道统计,过半诺奖得主的奖金用来买房买车。

有报道称,根据过往经验,和平奖得主通常会把奖金捐给慈善机构;科学奖得主刚领奖后,通常需出席大量演讲及会议,无暇考虑如何运用奖金;文学奖得主则通常不愿公开使用奖金的方法。另外,部分得奖者还会把奖金供科学研究之用或投资置业。

1993年美国科学家菲利普·夏普用自己分到的奖金买了幢有百年历史的联邦风格别墅;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沃夫冈·克特勒和自己两位同事平分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沃夫冈·克特勒用自己那份买了栋房子,剩下的用作孩子的教育资金。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则称考虑买房子。另外,莫言和屠呦呦,这两位中国获奖者,也是买房一派呢。

而一些诺贝尔奖获奖者相比起房子则更钟情车子,一拿到奖金就迫不急的给自己来一辆心怡的车子。比如下面这两位:

2001年诺贝尔医学奖由英国生物化学家保罗·纳斯和利兰·哈特韦尔、蒂姆·亨同获得。保罗分到自己那份奖金后决定满足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的摩托车来个大升级。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用诺贝尔奖金购买了一辆定制的紫丁香色SUV。

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郎,从1901年至今的114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那为什么还能有钱发奖金呢?诺贝尔奖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发放,要归功于投资理财。据称,诺贝尔基金会投资过国债、房地产和股市。

最初诺奖金额并不高,1901年首次颁奖,根据诺贝尔当初的遗愿: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但此后奖金数额开始缩水,直到1991年,诺奖金额飙升至600万瑞郎。此后连年上升,到2001年已经上涨到1000万瑞郎,并一直维持到2011年。虽然2011年诺贝尔基金会投资不力,但总资产仍然高达28.6亿瑞郎,是设立之初的92倍。

诺奖完全是依靠投资理财的收入在继续执行着诺贝尔的遗嘱,理财专家的出色表现也延续了诺贝尔的梦想。

剑桥大学是世界上诞生诺奖得主最多的高等学府,88位(实际上超过100位)诺奖得主曾在此执教、工作或学习,其中70多人是毕业于剑桥。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而成立,时名国王学院(1896年定为今名),是美国最古老的5所大学之一,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3个本科生院和13个研究生院构成。其本科在美国最早实行通才教育。

哈佛大学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学排行榜里一直是占据着第一(NO.1)的位置。它创办于1636年9月8日,是全美第一所大学,也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附近的剑桥(故原名剑桥学院,1781年定为今名),而其医学院和商学院则位于波士顿市区。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大量革命先驱都出自哈佛门下,它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

排在第四名至第十名的世界名校依次是美国芝加哥大学,81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78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69位、法国巴黎大学,59人、英国牛津大学,57位、美国斯坦福大学,50位、德国哥廷根大学,45位。

大多数时候,获得诺奖的发现都堪当科学界的标杆。然而,对于拥有如此地位的诺奖,每个获得者在得奖后的境遇却并不雷同。

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德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奖之后就一直邀约不断,她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仍时常对媒体抱怨,“我每周会接到大概15份各种媒体和大学的邀请,我已经不可能再接受2013年的演讲邀请了。”在很多时候,登门请求制作电影《多丽丝》的人络绎不绝,莱辛都会婉拒,她看不出来这里面有什么商机,尽管制片人向她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有钱可赚。

2015年10月,84岁的美国人理查德·赫克因付不起治疗费,在菲律宾一家公立医院病逝,告别了他为之作出突出贡献的世界。赫克曾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据了解,赫克没有利用其研究成果投资赚钱,而这也导致了他退休后几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甚至不能像其他诺奖得主那样开讲座,占一个荣誉教授的位置。

桂冠诗人叶芝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不久,就退出文学界,并把奖金捐给了他为吉卜赛人设立的慈善团体,投身于慈善事业。对他而言,诺贝尔奖是一笔退休金,只有它才能容许自己功成身退,并开启了他的另一项事业。

与赫塔和耶利内克同为来自非英语国家的获奖者,大江健三郎获奖后却命运殊途。在大江的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进入欧美市场十多年后,其销量一直停滞不前,甚至不敌一些普通的美国本土作家。

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但是让颁奖委员会感到尴尬的是颁奖电话怎么也打不通,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已经去世,而且就在颁奖仪式的前三天。去世的前几天,斯坦曼还跟女儿开玩笑: “为了获得诺贝尔奖我不得不坚持挺下来。因为他们不把奖授予逝世者。我要为此挺住”。最终,他没有挺住。不过,诺奖委员会决定,因为委员会在评奖当时并没有接到斯坦曼去世的消息,并非“故意为之”,所以,授予斯坦曼的奖项成立。

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可以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用金钱和荣誉难以收买的人。

当他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即刻对外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此奖项,理由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他发表公开声明称:当我创作我的作品时,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奖赏,诺贝尔奖并不能对它增加什么,相反的,它反而把我往下压,它对那些找寻被人承认的业余作家来讲也许是好的。

1958年,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表彰他“对现代抒情诗歌以及俄罗斯小说伟大传统做出的杰出贡献”。

然而,没几天,苏联的《文学报》、《真理报》先后发表《国际反动势力的挑战》、《围绕一部文学毒草的反革命叫嚣》,将其代表作《日瓦格医生》定性为“对社会主义的诬蔑”,帕斯捷尔纳克也因此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为此,他不得不妥协,发电报给瑞典文学院,同时也给当时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信,表示“本人拒绝诺贝尔奖,请不要剥夺本人的苏联国籍”。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数据显示,自1901年首次颁奖至2013年,诺奖已颁发560次,873人次和组织获奖,其中个人844个、组织22个。记者统计物理学奖获得者获奖年龄时发现,一个物理学家从做出贡献到获得认可,平均需要等待整整18年。

1901年至2012年,全世界共有835人次获奖,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物理学奖平均55岁、化学奖平均57岁、生理学或医学奖平均57岁、和平奖平均62岁、文学奖平均64岁、经济学奖平均67岁。

此前,有专家对物理学奖获奖者年龄统计分析后发现,他们做出代表性贡献的平均年龄是37岁。但是,他们获奖的平均年龄是55岁,这就意味着,他们要等待整整18年,成果才能被认可。近10年来,物理学获奖平均年龄67岁,等待时间高达30年。

欢迎登陆Ladbrokes博彩网站——-每年诺奖揭晓前,博彩行业都会开出盘口,在网站上列出诺奖的热门人选。博彩业每年开出的人选名单中,基本都包括了当年的诺奖得主,至于博彩业的人选名单从哪儿来…暗中交易?买通评委?外界是不得而知的。

诺奖有趣之处在于,真正的得奖者往往不是最受瞩目的那位。1978年,英国作家格林汉姆·格林和犹太作家辛格竞争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格林很有名气,辛格的作品因为语言小众而少有人知,而最后得奖的却是后者。因此,与其孤注一掷,不如借此机会了解更多作家和优秀作品。

根据诺贝尔官网公布的信息,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到2014年的百余年间,共有575名科学家荣获了诺贝尔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然而女性仅有17位,占比不到3%,其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此外,获奖者国籍以欧美为主,屠呦呦是唯一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亚洲女性科学家。

不过,据汤森路透分析发现,诺贝尔奖得主的男女性别差异正在缩小,在全球顶尖的科学研究领域,女性科学家主导的科研数量显著增长。今年,引文桂冠奖的女性得主增长了83%,有4位是女性科学家,而2002年到2014年间总共只有6位女性获得引文桂冠奖。

据统计,近两年共有3位女性获得诺贝尔奖,即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 门罗(Alice Munro)、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挪威女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诺贝尔和平奖项最年轻的得主巴基斯坦女学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17岁),占2013年、2014年获奖人数的12.5%。

诺贝尔奖因巨额奖金而引发了大批关注。至少自文艺复兴早期起,科学家们就被授予勋章、金钱乃至贵族头衔(来个爵位怎么样啊,艾萨克先生?)作为奖励。但这些奖励跟诺贝尔奖的奖金比起来都差远了。在早期,一份诺贝尔奖奖金相当于学者20年的薪水。这份奖金是 “天才奖”的原型——能让学者自由地追寻自己的研究兴趣。

这些钱告诉公众们这些奖项十分重要,那么奖项的得主也一定是举足轻重并且值得关注的。

黄金光环为它带来最初的口碑,但诺奖最终也因选出了著名的得奖者而获得了声望。这种声望是由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项评审团建立的方法取得的。据了解,当时学院成员对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感到紧张。1897年,诺贝尔的遗嘱公布之后,曾预言这个奖项给瑞典带来的麻烦远多于荣誉——一定会陷入各种偏心的指责中。为了避免选出错误的人选遭嘲笑,评审团决定从国际科学界征集推荐。

那一年,以及接下来的每一年,每个奖项都有一个五人委员会,征求并评审数千份提名,从中做出仔细的调查,并从给出提名的人那里获得大量信息。经过严密删减,委员会将一小批甄选结果移交给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化学奖和物理学奖)或者卡罗林斯卡学院(负责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他们最终决定这一年的奖项归属。评估结果保密50年,所以他们可以放心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担心别人看到。

因此,不要相信很多人所谓的每一年的提名名单,诺贝尔的提名名单我们当下是不可能知晓的。

丨985丨211丨100丨就业丨毕业丨职称丨孔子丨三体丨三联丨mooc丨创业丨未来丨大学丨师道丨课程丨管办评丨施一公丨丨互联网+丨青年教师丨浙江丨学术丨教改丨临沂丨教育法丨就业力 创业大学丨高校反腐丨近亲繁殖丨亚洲大学丨教授治学 科研评价 离岗创业 科研怪相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