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符其实的足球之乡为什么是梅州?

据梅州市五华县地方志:战争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传教,将毗邻香港的新安(今深圳市)作为进入中国内陆省份的第一站。但是,当他们进一步向内陆拓展时,却受到当地民众的和当地政府的驱逐,唯有客家地区例外。当时的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大田樟村成为基督教巴色差会进入广东内陆粤东北山区传教办学的里程碑。1873年,元坑中学(当时称中书馆)开办后,精通足球技艺的传教士边得志作为体育教师,向学生教授足球技巧,从此,现代足球落户梅州五华元坑,率先与五华人、梅州人结缘。此后,元坑中书馆先后培育出魏锦新、江爱其、魏灵圣等中国内地第一批足球运动员,直到1905年出生的“世界球王”李惠堂。梅州五华成为了中国现代足球的“正脉”所在。对中国足球而言,巴色差会的边得志、毕安等传教士在足球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滩流传的佳话。

李惠堂,梅州五华人,1905年出生于香港。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老楼村居住。在乡下,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球门”。足球射破了,捡到柚子当球练习。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香港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

1923年,李惠堂首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年轻的他在比赛中初露锋芒,帮助中国队夺得锦标。此后,他又协助中国队在1925年、1930年、1934年三度夺冠。1926年在上海举办的万国足球锦标赛上,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了葡萄牙、苏格兰两支强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随后的几年,李惠堂又发动在沪的粤人组建乐华足球队。

在1926年上海“史考托杯”足球赛中,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以4∶1战胜了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创造了华人球队大败西联回冠军队的记录。这是上海的华人足球队第一次战胜外国球队。

在第9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足球队和中国足球队并列冠军,李惠堂亦荣获了“亚洲球王”的称号。1941 年香港被日本攻陷后,李惠堂辗转回到五华老家,在五华锡坑组织“锡江足球队”,先后到锡坑、安流、河口、水寨、横陂、华城等镇进行巡回表演赛,献技传艺,这对五华足球运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1942 年,他又先后组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访兴(宁)梅(县),掀起梅(县)、兴(宁)、(五)华地区足球运动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梅州足球运动的发展。

据统计,李惠堂在各项足球比赛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1976年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同来自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李惠堂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并带领港沪两地足球精英,称霸于第六、七、八、九、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

梅州是全国唯一拥有多支球队而经济并不算发达的城市。前几年,梅州有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梅州辉骏足球俱乐部同时征战赛场。同时,梅州下辖的五华县是全国唯一拥有男子中超、女子中超球队的县级城市。

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13年1月,现征战于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是中国唯一一支县级中超球队,主场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惠堂体育场。

2013年1月,球队以成熟中甲球员为班底,辅以部分梅州籍球员。球队于2013、2014两个赛季均获得中乙联赛南区第一名。2015年中乙联赛决赛中,梅州客家夺得2016赛季中甲资格。

2022年4月25日,中国足球协会公布获得2022中超联赛参赛资格的俱乐部名单,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在列。

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是一家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源自2012年成立的梅县客家足球俱乐部。

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于2013年开始参加中乙联赛。2015年3月,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收购梅县客家足球俱乐部,2015年获得南区第三名,2016年获得南区第一名。2017年10月28日,成功晋级2018赛季的中甲联赛。2019年1月14日,更名为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2020年2月3日,广东华南虎俱乐部解散。

梅州辉骏足球俱乐部队以参加全运会取得亚军的队员为班底组建,聘请原广东宏远队队员李晖出任主教练,李春成担任助理教练。截止2018年3月队内有谭茹殷、钟秀东、谢绮文、陈巧珠、陈丽娜等五名国字号球员。2018年10月21日,在五华县体育场,梅州辉骏女足战平八一女足,提前一轮获得2018赛季女甲冠军,成功冲入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2019年7月,梅州辉骏足球俱乐部更名为梅州五华足球俱乐部。

1956年,国家体委根据梅县(今梅县区)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授予“足球之乡”称号。中国足坛出现了“北有足球城(大连),南有足球乡(梅县)”的说法。

在中国男足参加的第一届大赛——1976年伊朗亚洲杯上,兴宁中卫蔡锦标入选,他率领的中国队后防在预赛中丢4球,杀入决赛圈后,球队在仅胜一场的情况下夺得季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梅州足球健将进入井喷时期:谢育新、张小文、郭亿军等人助力中国杀入1988年汉城奥运会;杨宁、池明华成为国家队的防守屏障;王惠良、黄德保、钟小健乃广东队称雄六运会的冠军成员;伍文兵是中国职业联赛元年最快进球的缔造者;中国女足的代表人物吴伟英……梅州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各省市和国家队输送了300多名足球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祖籍梅县的曾雪麟曾是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曾带队拿下科威特亚洲杯亚军。

据统计,梅州全市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3所,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38所,梅州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6所,市级以上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4所;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达25万人,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0%。梅州市体育局发布的《梅州足球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梅州市足球人口总量达到104.0万人,占14岁以上常住人口总量的28.3%,整个广东省的数据为17.6%;梅州市人均年足球消费金额达到1657.3元,广东省为1450.2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